
手機號碼:18516712219
地 址:上海市普陀區金沙江路1006弄1號5樓E/F室
脂肪肝已成為全球高發的慢性肝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在探索有效防治策略的征途中,證候動物模型成為連接傳統醫學智慧與現代科研的關鍵橋梁,尤其為中藥復方復雜機制的闡明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平臺。這類模型精準模擬中醫特定證型(如肝郁脾虛、痰瘀互結)下的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使得針對證候遣方用藥的研究更具臨床指導意義。
然而,評價中藥干預脂肪肝模型效果的核心指標——肝臟脂肪含量的精準、動態監測,長期面臨技術瓶頸。傳統方法依賴處死動物獲取肝組織進行檢測,不僅犧牲大量實驗動物,更無法實現同一個體用藥前后的連續觀察,難以捕捉中藥起效的細微動態變化。
低場核磁共振證候動物模型脂肪含量測量儀是一種利用低場核磁共振技術(LF-NMR)對動物模型體內脂肪含量進行無創、快速、精準測量的儀器,廣泛應用于醫學、藥學和生物學研究中。
工作原理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基于氫原子核(質子)在磁場中的弛豫特性。當動物模型置于低場核磁共振儀的磁場中時,氫原子核會吸收射頻脈沖的能量并發生弛豫。脂肪和水分的弛豫時間(T2)存在顯著差異,通過測量弛豫時間分布曲線,可以區分脂肪和水分的信號,進而定量分析脂肪含量。
低場核磁共振證候動物模型脂肪含量測量儀儀器特點
無創性:無需對動物進行解剖或取樣,可在活體狀態下進行測量。
快速性:單次測量時間通常在1-3分鐘內完成。
精準性:與傳統的化學萃取法(如索氏提取法)相比,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重復性。
安全性:無輻射風險,動物無需麻醉,可在清醒狀態下完成測試。
應用案例
脂肪肝研究:在針對脂肪肝證候動物模型的研究中,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被用于動態監測肝臟脂肪含量的變化,為中藥治療脂肪肝的研究提供了精準的量化手段。
動物體成分分析:小動物體成分分析儀等低場核磁共振儀器可用于測量小鼠、大鼠等動物模型的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和水分含量。
肥胖治療藥物的藥效評價
肉類脂肪含量檢測:低場核磁共振技術還可用于肉類脂肪含量的快速檢測,通過添加MnCl?溶液分離水分和脂肪信號,實現精準測量。